找到相关内容49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谈“学”与“人之自觉”

    焉,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。然则从人之性、顺人之情,必出於争夺,合於犯分乱礼而归於暴……”此完全就纷乱之情欲以言人性,所见者浅,遂不得不归结於“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”。克实而谈,两家虽同宗孔,其真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0166710.html
  • 宋代的佛教政策

    通过支持儒学“复兴”而制约佛教的发展。   宋徽宗十分崇奉道教,自号“教主道君皇帝”。宣和元年(1119)诏称,佛教因属于“胡教”,“虽不可废,而犹为中国礼义之害,故不可不革”。于是改“佛号为大觉金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5268920.html
  • 觉观和现实人生的关系

    怨言啊!   佛教里的五戒:一、不杀生 二、不偷盗 三、不邪淫 四、不妄语 五、不饮酒 (包括不吸毒) ,这是做人的最基本条件,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料。每人要有慈悲心,礼义廉耻,孝顺父母,尊卑...

    李月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4369113.html
  • 《传灯玉英集》卷十四补阙和研究

    ] 但中国之礼法是一被关切之议题,如欧阳修之〈本论〉一开头就说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」,但欧阳修亦自省认为佛法之所以得以传入,是因为中国当时「王政阙,礼义废」,因此力主「使王政明而礼义充」,如此可杜佛法...舍之,不复思也。」因而司马光总评之为「惜乎为浮屠所蔽,不得入于礼义之涂」,虽尊敬张行婆「其处心有可重者」,然而当其言行超越儒家「礼义」规范之外时,司马光便又视之为其行仪之弊了。  王随对于《景德传灯录...

    黄绎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070850.html
  • 宗炳居士的评儒论道

    一种思想文化都无与伦比的。晋宋之际,佛法渐隆,两种异质思想开始了实质上的交锋,一时据儒而排佛者大有其人。宗炳出身望族,幼受儒学,所以能对当时儒学做出深切著明的反省和批判。他认为,儒家学者们“明于礼义,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871326.html
  • 佛教徒的职业选择

      佛教徒的职业选择   合理的经济生活是生存的基本要素,古人说:衣食足,然后才能知礼义。佛教八正道中的正业,就是指正当的职业。有了正当的职业,生活的基本需要有了依靠,才有余力去帮助他人,服务社会。因此,凡是不危害社会大众的士农工商等职业,佛教认为可以去从事。   佛教主张应该存财于百姓,百姓富足了,国家才能强盛,佛教有了净财也才能兴隆,因此合理的经济生活是被认许的。但是举凡伤天害理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275374.html
  • 佛教礼仪漫谈

    本恶,其善者伪也。”也就是认为必须以圣人所制定的教化、礼仪约束人之行为使之向善。他著的《礼论》说:“先王恶其乱也,故制礼义以分之。”到此,明显地成为了一种法律,用来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5976739.html
  • 九九重阳 登高赏菊,勿忘尽孝

    则不知礼义;若无出世师长,则不解佛法。”更进一步来说,佛教讲: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涂苦。”“四重恩”之一便是“报父母恩”;修行者以发菩提心,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,自利利他的菩萨道,最为上行。《梵网经》说...

    鲁西贤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2176921.html
  • 夷夏之辨与三教关系

    习惯等项目。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有:“我诸戎饮食、衣服不与华同,贽币不通,言语不达。”由于华夏民族是大融合的产物,随着认识的深化,区分夷夏的标准逐渐上升到文化礼义的高度。按照这种标准,夷狄与华夏是不能相提并论的。周定王说:“夫戎狄,冒没轻儳,贪而不让,其血气不治,若禽兽焉。”按照礼义来区分华戎是《春秋》的“大义”之一。   秦始皇一统天下,将文明程度较高的各诸侯国归并在一起。史曰:“(秦)并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2078568.html
  • 大悲法师:参——做人的基础八德、修心十德、六度、明心、见性、成佛

    礼义廉耻 (一)孝:就是孝顺。孝顺父母,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,孝顺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。 (二)悌:就是悌敬,悌敬兄长。这是作弟弟的本份,悌敬是报兄长的恩。   (三)忠:就是尽忠。...

    大悲法师

    |做人|道德|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21341481685.html